“阿斯伯格症”一词最早是罗娜文提在1981年的时候提出来的。奥地利学者汉斯阿斯伯格是一个精神科以及小儿科的医师。他在1944年的时候曾经发表了一篇关于阿斯伯格症的论文。罗娜文提出以阿斯伯格医师来命名。 阿斯伯格症的症状类似自闭症,但是症状比较轻微。事实上,阿斯伯格症和自闭症在诊断上同属于“泛自闭症障碍症候群”(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s,简称ASD)。这个在欧洲国家被称为ASD的症候群在美国出版的DSM-Ⅳ里则是被称为“广泛性发展障碍(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s,PDD)。阿斯伯格症的患者在童年常常有社交隔离以及行为异常的症状。也就是说,即使一般认定阿斯伯格症的患者在智力上往往比自闭症的患者要高,两者皆有社交互动上的困难。阿斯伯格症患者往往在双向沟通以及非语言沟通上有缺陷,即使他们说话没有语法错误,但是人们往往会因为他们说话时异于一般人的语调,以及重复性的发言而感到奇怪。阿斯伯格症的患者往往在发音以及大的肢体动作上显得笨拙,他们常有一个以上强迫性的嗜好,而对于合乎自身年龄的事物,反而不像同龄人这么有兴趣。 阿斯伯格症的诊断是根据以下部分或全部行为症状: 1.缺乏实用非口语沟通能力,如眼神接触,用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与别人互动; 2.无法恰当的发展同龄关系; 3.无法自动与别人分享喜悦、兴趣与成就(例如:虽然对某目标有兴趣但却不会主动指出来)。 还有,会呈现固着性/重复性的行为模式,像是: 1.特别对一个/多个目标有固着性,而且超过常人在意的程度; 2.无法弹性接受日常生活中的改变; 3.重复性的动作(例如:玩手、拍手/动手指,扭转身体或是特定姿势); 4.对于物体的某一部分会特别集中注意力; 5.生活情境上的困难,比如:社交、学业或是工作,但是在语言发展上却无迟缓现象(例如:在两岁时使用单词,在三岁时使用短句等等); 6.在认知发展、生活自理能力发展以及适应行为(如社交反应)并无明显落后,并且在孩提时代对于周围的环境有好奇心。
|